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同行 >> 正文 >

精神分裂症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

最好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为中医中药能从根上治疗疾病,也就是标本兼治。其治疗以开窍醒神、理气化郁、镇惊、清热化痰、抑制虚烦不眠等作用来对其异常症状的调治和修复,从而实现患者的痊愈,因为中医中药没有依赖性,之所以它是标本兼治,好了就可以马上停药,停药后不会再复发。

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

2、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致病因素

2.1、心理因素:该病可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因素影响下诱发,诸如恋爱失败,婚姻破裂,学习、工作受挫等。

2.2、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病人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因此,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更大一些。

2.3、精神影响:人的心思与社会要素密切有关,自己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发生了精神影响,精神影响致使大脑功用失调。

3、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有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认知改变,古怪或异常观念、朦胧、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

感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行为改变,社会活动退缩或兴趣丧失、多疑、功能水平下降等。躯体改变,多种躯体不适感,如头痛、失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

思维形式障碍的形式: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缺乏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特征的症状。

1、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有的学者对65个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一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群仅为o.86%一1%。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2、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双胞胎)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1个卵子2个精于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一同癫痫病怎么检查出来患病)比双卵双胎(2个卵子和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高4-6倍。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

1、结构性影像。精神分裂症的全脑体积缩小和脑室扩大是比较一致的观点,而且灰质的体积缩小更为明显。C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扩大而脑组织体积缩小。关于脑组织缩小的部位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颞叶,特别是左侧颞叶,有的认为存在普遍的体积缩小,而以额、颞和枕叶明显。脑室扩大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被查出,与病前功能缺损、阴性症状、治疗效果差及认知功能缺损有关。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虽然CT异常具有临床意义,但无诊断特异性。

2、功能性影像。SPECT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从前到后发生阶梯性改变,最严重的损害发生在额叶,左侧重于右侧。患者几乎每个感兴趣区与其他任何一个感兴趣区的血流灌注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在正常人中只有特定区域之间存在相关性

1、脑供血不足会晕倒吗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2、脑供血不足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2.1、多选用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大脑记忆思维的基础物质,优质蛋白质可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生理活动状态,而且蛋白质生理效价高,吸收率高。常见有肉、禽、蛋、奶、鱼、虾。

2.2、摄入必需脂肪酸和卵磷脂

含有丰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松子、猪心、墨鱼及压榨的花生油、橄榄油、亚麻油等。另外,鸡、兔肉、鳝鱼含有较多的亚油酸、亚麻酸;动物的肾、血、脑、对虾、深海鱼(三文鱼、大黄鱼、沙丁鱼、金枪鱼…)等含有较多的DHA和EPA。含卵磷脂丰富的有蛋黄、牡蛎、芝麻酱肝、肾、脑、大豆制品等。

2.3、控制精制加工糖治疗癫痫病的钱需要多少

多摄入粮食、水果、龙眼、香菇、蔬菜、蜂蜜及未精加工的谷类等。

3、缓解脑供血不足的食疗偏方

蜂蜜益母草汁

【配方】蜂蜜20克,益母草汁10毫升,生地黄汁40毫升。

【制法】将以上诸味混合调匀,当日分2次服下,20日为一疗程。

【功能】舒经活血,适用于脑中风或供血不足者。

1、重视调整饮食

中老年人的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注意低脂低盐低糖,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少吃红肉、动物内脏、鱼子、蛋黄和糕点、糖果等甜食,少吃煎炸油腻食品,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别应该多吃些有降脂、降压、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的食品,如洋葱、山楂、香菇、黑木耳等,防治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2、及时补充饮水

一年四季要养成及时补水的好习惯,这对预防血液黏稠、保持血行畅通意义重大。不要等口渴了才饮水。一般而言,除了正常饮食外,每天应该适量补充一些水分。天热、出汗过多时,还应该适量增加,饮水以白开水、矿泉水、淡茶为最佳,不可常用甜性饮料和啤酒代替水。

3、加强疾病防治

中老年人要特别重视对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防治。

1、强调身体亏弱。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中后期脑供血不足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时候,这点对我们非常重要。

2、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和肌肉失之营养。

3、整体观念。在《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治疗儿童治疗癫痫病好的药物好的效果。而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时候采取整体治疗是非常正确的一种方法。

1、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病

1.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会影响到与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相关的各种生命体征,如心率和体温;也会影响到各种生理组织,包括大脑,导致患者容易发怒,其他的一些症状还包括体重减轻、颤抖和出汗。

1.2、糖尿病

低血糖会让人在几分钟内出现攻击性增强、发怒、意识混乱、坐立不安和惊恐等情绪。当有这些症状出现时,立即饮用或食用含糖的饮料或食物,一般在20分钟内就能得到缓解。

1.3、抑郁症

抑郁症不仅心情悲伤等,也会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症的一种极端形式是激越性抑郁症,其症状:坐立不安、失眠和思维跳跃等。出现抑郁症后可以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抑郁和心理疗法两种。

1.4、老年痴呆症

这类病症患者有90%的会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心理紊乱的症状,就包括易激,这种疾病会逐步影响到大脑中的各个部位,逐渐加深。

1.4、肝脏疾病

当肝脏受损后,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血液中逐渐堆积起来,影响到大脑的情绪功能。

2、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2.1、天气炎热

夏天到了,气温升高,感觉闷闷的,不仅呼吸不顺畅,还会胃口不好。身体本身供应不足,哪里会有能量应对生活琐事呢,烦躁也自然在情理当中啦!

2.2、工作压力大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没有压力,其实雅力士潜在的,放在心里久了,自然会产生负面影响。自己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认为都是该做的,自然烦躁的时候便会认为是莫名其妙的啦!

2.3、肝火上炎

症状表现为睡眠多梦、目赤肿痛、口苦口渴等。病因多为肝气久郁,或吸烟喝酒过度,或因过食甘肥辛辣之物所致。

3、经常烦躁易怒怎么办<小孩颠娴病有什么症状/strong>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其实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你非常的烦躁的时候,你可以远离自己烦躁的事件,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这就是尽快平复情绪的地方,可以将注意力转在其他人的身上。

进行自我调节,其实很多原因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这时候你在冲动中,则要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比如作画、炼字、品茶等,则这些都可以帮助我偶们拓宽自己的心理世界,减少心情烦躁的现象出现的。

做运动,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在运动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让你从烦恼的困境中走出来,并且在运动的时候,还可以出汗,这样身体的毒素也会随着汗液排出自己的体外的,这样对于自己的健康是有利的。

1、豆制品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当膳食中钙含量充分时,女性情绪比较稳定,缺钙则易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建议女性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食用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对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新鲜果蔬

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膳食中缺乏B族维生素时则易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因此适当在膳食中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有助于女性的精神调节。

3、肉类

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体内缺铁时,易使人精神萎靡,困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等。补充铁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铁锅烹饪,也可适量食用一些瘦牛肉、猪肉、羊肉、鸡、鸭、鱼及海鲜等等。

1、检查你的睡眠方式

如果缺少睡眠的话,我的脾气会变得很糟糕。也许你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睡眠时间来应付你的最大活动量,但你会发现,你的生命正在一点点地流失。我建议你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每晚睡早半个小时,然后你再看看感觉是否好点。

2、避免消极

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发觉自己的脑袋里聚集了各种消极的念头。每件事情似乎都有其消极的一面。几周前,我听说有一种简单的改变消极模式的方法。

声明:养生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

© http://jkcp.dbnvs.com  中医饮食养生网    版权所有